考研人如何科学地择校择专业?(方法干货)

浏览量:19日期:2024-04-12 14:21:01

美好的逆袭大都相似,而不幸的落榜最后都成了故事。

大家好,我是郎神学长!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频繁地私询择校问题,纠结懵逼的心情溢于言表。混吝考研界的人可能在备考方法上千差万别,但从来不会怀疑一条王牌通识——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择校比备考更关键。毋庸置疑,努力奋斗是个矢量词,占对了方向大概率光芒万丈,选错了目标注定要人走茶凉。一年备考不易,为了尽可能帮助大家在择校问题上少走弯路,郎神特意写下自己的原创经验供大家参考。需要强调的是,择校择专业是夹带个人喜好属性的抉择问题,别人的经验判断不可能百分百适合你,一定要具体到当下当时当专业判断。以下是具体经验分享,感觉不错的话请帮点赞关注一条龙!

ps:该文不支持任何形式转载,抄袭可耻,请不良媒体自觉绕道~

正文分享

陈浩南在《龙争虎斗》里说,古惑仔出来混,凭的就是三点:有义气、够勇、兄弟多;同样的,极品学渣要想逆袭985同样凭三点:择校决策、复盘调整、刻意训练。先前的人生鸡汤总是告诉我们:努力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现实也总是在用教训回击:做不好选择,你想解释都不给你机会。显然,选择与努力同样重要,但选择错了,任何的努力除了自我意淫外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是备考精力极度有限的差生。同分数同科目不同院校,一个高分学霸被刷一个低分学渣录取的大众例子不胜枚举,同样的,实力400+而刻意求稳地保研本校、保本双非的『分数背锅侠』更是不在少数。人有向善向好的梦想很重要,但刻意求稳或激进求好的做法多少显得不明智。选择的意义一定不是无关未来的隔靴搔痒,而恰恰是在认可『自己分数有限性』的前提下所做的『最优权衡』,也就是做好分数的最优配置,让所有的分数都能合理地用在刀刃上。别人买涨你看跌,别人买跌你看涨。基于自身的优劣势,用动态投资的眼光去『投机性』地择校总归没有错。鉴于此处技术描述太多,略去郎神的心路历程不表,直接上经验干货~

NO.1 择校择专业的黄金标准

选择=硕士类别+地域+院校+专业+备考科目

黄金标准:

1 .坚定且单纯的喜欢

2. 踮一踮脚可以达到

3. 能承担失败的风险

4 .符合社会与个人发展大势

5 .适当抛离个人安全感

NO.2 如何科学的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与专业?

步骤1:透彻理解最基本的通识信息,正确解读好国家的政策理念,先行确定考研大方向。譬如究竟是读全日制or非全日制,学硕or专硕,切勿想当然的受其他人先行影响。为了方便大家理解,郎神根据自身经验特别整理了四者的详细信息,权当参考。

(1)全日制vs非全日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方位比较(2)学硕vs专硕学硕与专硕的全方位比较针对硕士类别的选择建议:

1.全日制or非全,学硕or专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衡量的最优标准是『是否适合自己』。判断是否适合一定要聚焦到具体院校的具体专业,院校不同会有很大差异。建议在报考前一定要向目标院校的过来人反复问透本土院校的具体政策。

2.非全现在处于价值洼地,初次报考的红利还在,竞争压力还不算大。但是随着非全体系的成熟构建,非全的含金量会逐渐提高,热门院校的非全研究生会越来越难考,起码要比现在难得多。如果你本身对全日制不太感冒或单纯的就是想混一个文凭,完全可以选择考取名校的非全研究生。在应试能力一般的前提下,把握住新趋势的起点,相当于你未来又多考了几十分。

3.在不太坚定读学硕搞科研的前提下,建议读个年限短好毕业的专硕,性价比很高。

4.如果有自己坚定的梦想院校,直接无视上述三条。

————————————————————

步骤2:明确自己的地域喜好与个人情怀

一线城市多资源,二三线城镇偏闭塞,在能力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去比本科城市发展层级更高一级的地域,三十岁之前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开拓自己视野的机会,毕竟生活在一个城市2-3年的资格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获取的。另外,硕士院校所在地大概率会是你的工作地,所以不太建议在最初决策时选择离家太远的城市,容易造成家庭可利用资源的无谓亏损,我们要争取做到『开拓视野』、『导师资源』以及『家乡资源』的最大结合。

————————————————————

步骤3:清晰权衡本人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依靠单纯的账面排名。

成绩排名本身不能体现真实实力,毕竟谁和谁付出的主观努力是不同的。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维度做出清晰的判断,判断包括但不限于:

1.你是属于应试突击型还是长程踏实复习型,你对单位时间的学习利用率高还是低;

2.你的英语水平高还是低,水平低的话是自小一直不行还是之前行但近期不学导致的水平下降;

3.是否喜欢数学,是否擅长数学应试,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道;

4.本身专业课基础是否扎实,能否上手其他相关专业的内容;

5.政治哲学、经济学是否有前期的理解基础,是否有快速高效的文科背诵能力;

6.心态调整能力;

7.其它复试相关的资源及能力。

明晰上述的目的在于:

1.确定复习周期长短:心态差不善冲刺,尽早出发;心态好善冲刺,尽量不要晚过暑假;

2.预先分配精力,组合最适合自己的备考科目:如果你对学不学数学本身不感冒,且缺乏高效方法或长时程备考时间,建议能换则换,换不了就选一个数学相对比较容易的专业;不太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的,建议先学一段时间,感觉上不了手尽快跳车。如果明知自己不适合还硬要强撩,除了占据自己的优势科目复习时间外,几无卵用。英语必须学,如果确定自己水平真的差且难以短时间提升,直接选择英语二。专业课同理,总之我们最后要形成一个最优的科目组合(比如:英语1+政治+专业课1+专业课2 or 英语2+政治+数学2+专业课 or 英语2+统考专业课)

3.提前为复试布局:如果你英语口语极差或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建议避开一线名校的大热专业,复试权重很大,综合素质不过关容易复试吃瘪;如果某校有复试人脉资源,可算作加分项,作倾向性考虑。但是需要明确一点,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平时学,所谓的语言表达同样可以练出来,人脉资源也不要百分百依赖,靠自己得来的机会才最安心。

————————————————————

步骤4:在前述步骤确定的地域及科目基础上,大致选取2-3个目标院校与中意专业(最近发展区),查询院校与专业近三年的报考关键信息,列表格对信息作量化比对,确定目标分数及复试通过可能。具体形成的表格如下:

郎神提醒:

1.选取的院校尽量要分开层次,不要同质性扎堆,否则没有备选的意义。

2.搜集信息的渠道包括:研招网、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公众号、直系学长学姐、复试现场

3.需要搜集的信息内容包括:国家线≤学校线≤专业线;招生、推免、调剂、刷人;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复试方法及专业科目

4.对于表格,统考录取人数=招录人数—推免人数;或者=复试人数—被刷人数;

专业线=进复试最低分 ≥学校线 ≥国家线;最集中分数≈你的靠谱目标分数

5.列出表格的最终目的是要判断目标院校的大小年变化趋势,这是核心也是难点。(大年指:招生少、竞争大、分数虚高的年份;小年指:招生多、竞争小、分数比正常值要低的年份)

————————————————————

步骤5:根据表格判断的大小年趋势,从3所院校选项中选择一个,并开始就该校该专业进行书目购买、复试人脉铺设等准备;如果仍然纠结不下,不必强行选择,先将主要精力用来复习交叉重合性高的科目,后期再根据心态及实力做动态选择,建议最终决策最晚在9月1日前做出,否则后期调换备考压力忒大。

NO.3 择校择专业的血泪教训

1.人数少于5个人的专业,慎重报考,你的牛逼分数很可能沦为鸡肋。

2.热门学校的冷门或较冷门专业,未必好考,甚至难考,着重分析该院校该专业的大小年走势。

3.在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建议优先选学校,而后顾专业,好学校≥好导师≥好专业。

4.考研资源配置战,几跨没人在乎,别主观臆测难度,适合自己能力维度的专业才最易。

5.地域压分没有你想的那么残酷,打铁还需自身硬,选定学校后,你的竞争对手其实只有你。

6.太过神秘或信息披露模糊的学校不建议报考,必选公开透明(比如神秘的国防科技大)。

7.专硕、学硕含金量大致,在不搞科研的前提下,建议专硕或学制较短学硕。

8.数学复习费时且上分较慢,基础不好或缺乏系统方法思维的,不建议报考包含数学的专业。

9.明确自己的诉求,但千万别看轻自己,只要你铁了心找对方法复习,牛逼高校的牛逼专业同样有机会考上,三本上清北的大有人在,别轻易给自己的择校扣帽子。

10.二战考生建议适当求稳,如果一战时时因为复试被刷,建议择校时避开原学校,除非你非它不上,能承担失败的风险。

————————————————————

择校篇最后,引用我在既往文章中的观点作为本章结尾:选择是资源博弈,挑对跑道远比单纯蒙着脑袋往前冲更重要。任何时代,随大流虽无意外但一定不会有惊喜,适当抛弃安全感往往利大于弊。考研人只有做最适合自己的择校决策,才有可能在实力加成的基础上成为风口上的猪。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郎神做的还不错的话,欢迎分享给周围的研友~

更多考研干货,尽在公众号:大郎神考研

往期高赞干货:大郎神:青铜选手如何冲刺考研英语80分?(干货)1183 赞同 · 67 评论文章哪些问题是考研前不知道考研后才知道的?3.6 万赞同 · 621 评论回答考研数学达到 140 分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感觉?1670 赞同 · 88 评论回答大郎神: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得你读吗?(考研人必看)786 赞同 · 59 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