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院校和专业

浏览量:19日期:2024-04-13 15:52:36

接上一篇文章“考研是一场破局而出的战役”,我们提出来备战考研必须先搞清楚的5个问题-也就是我们需要逐一破掉的五个局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考研备考第一个面对的问题: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

第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应该先确定专业还是先确定学校呢?我建议先确定专业!因为专业决定了你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一般我给考生做择专业规划的时候,基本分为两步,1、专业的初选 2、专业的精选。

先解释专业的初选,我们先从我们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的专业设置来看,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大类,其中学术硕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硕)基本分为3层: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往往这个二级学科就是我们的要报考的专业),例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学,这个金融学就是你考研报考时选择的专业,这是学术硕士,再往下就是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目前我国有39种,例如大家熟悉的MBA,金融硕士,法律硕士等等。

我们先看学硕的分类情况

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每个学科门类下面又分为若干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其中包含很多院校自设的专业,每一个二级学科都有一个6位代码。如图所示,前两个08表示工学,第二个08表示一级学科电气工程,最后两位代表二级学科。

专硕的设置则简单的多,直接看图

专业的初选,是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如果你打算考本专业,那么简单了,直接到了专业的精选环节,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本科专业,想跨专业考研,那么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

兴趣、能力、收入!

我们先来说兴趣:研究生的专业基本就会是我们未来一直从事的行业,如果不是兴趣推动,即使考上研究生,未来的研究、未来工作也不会顺心,另外,考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如果你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学习的动力。如果你本科学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专业甚至反感,一定要换,考研可能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换行业的好机会,虽然跨专业考研是难,但是在专业课上,你并不一定差很多,为什么呢,大一大二其实学的内容都很浅,尤其是专业课的部分,你反过来想,在大三刚开学的时候,你在你所学的专业上比别的专业的同学强很多吗?并没有,真正决出胜负的还是这一年专业课备考的策略、方向、努力程度,这部分我们后面会详细讲到。所以选专业,首先想想有没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专业。

能力:我们还要分析自己擅长什么,可以包括两个方面:未来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能力和备考能力。如果你的理科思维能力不强,就避开理学,工学等专业,如果记忆能力弱,就避开文学,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差,就避开法律,这就是从事这个专业的工作能力;备考能力是指,如果你的数学真的很差,尽量就避开需要考数学的专业,因为数学能数学高手拉开的分数真的很大。

收入:我们考研最终的目的还是想找一份自己喜欢而且收入可观的工作,收入高低对应的是社会需求度和工作结果创造的价值,比如计算机,通信,新传,法律,金融,财管等行业普遍收入可观。兴趣,能力,收入三者综合考虑,来初选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

当我们确定出一个专业方向,如何最终确定出最终报考的专业呢?建议同学们从以下三个维度去思考

1、了解专业的内涵与定义,这个专业是研究什么内容的!

2、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导师配置,决定了你未来会学什么,可选的导师是谁!

3、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

由于这部分内容个性化很强,内容纷繁复杂,所以如果自己想不清楚,或者差不到资料的,我们可以私下交流。

在我们刚开始启动备考的时候,不一定就要确定下来具体考的专业,因为有些专业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专业课内容相同,可以确定几个考试科目相同的专业备选,先学起来,等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实力与目标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更有利于自己做出合理、科学的选择。

假设我们确定了专业,接下来就是选学校,选学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有足够的信息做支撑,以及科学的择校方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性价比最高的院校!

选学校千万不要盲选,太任性了!这也是大多数同学习惯性的操作,最终造成了考研严重扎堆的现象,选学校可以一步步的筛选,首先,我们要先确定我们所选的专业有哪些学校招生,这个很容易从研招网上查到,通过搜索省市,学科门类,一级二级学科,点击查询就能看到招这个专业的学校列表,每个学校都写明了:考试科目,招生人数等信息(部分注明导师)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地域和院校专业排名两个角度迅速锁定几所院校,之后再将锁定的一两所院校进行竞争难度、性价比分析,分析的依据当然是各个学校的招生录取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招生人数(招生专业目录或研招网)

2、报考人数(个别学校不容易查到)

3、录取分数线、复试分数线(学校3-4月公布,之后可能删)

4、录取名单、平均录取分数线(3-4月公布、公示10天)

5、考试科目

6、参考书目

7、复试差额

8、复试特殊要求

以上数据从各个维度反应了各校竞争的激烈程度和难度,最直观的是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和分数线、但是,直接横向对比的时候容易有误差,因为可能各校之间考察的公共课不同,例如经济类专硕,有的学校考数三、有的考396经济类联考、个别学校甚至考数一,还有英语一和二的差别,所以,对比分数的时候要结合考试科目来看;另一个方面,各校专业课的命题难度和评分标准都是各自招生单位制定的,所以这里最好能够找到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咨询,信息最为准确。

特别提醒,同学们不要只关注录取分数线,因为这个分数不意味着你考到就能上,而要关注平均录取分数线,也就是所有被录取同学的平均分数,这个分数可以被定为自己今年的目标分数,最多加5-10分,抵抗缩招或者分数线上涨的风险,平均录取分数线学校不公布,不过通过录取名单我们也能计算出来,这个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数据,也是历届一站考生最容易忽视的数据。

对于复试的特殊要求,一般在招生简章或者专业招生目录里会涉及到,没有写特殊要求就是没有特殊要求,专业课复试一般都是采取英语口语听力,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三个部分。所以复试中专业课能占到80%左右的分数。

总结一下,我们通过专业的初选-专业精选-对比院校,最终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专业院校,但在最开始备考的时候不一定立刻定下来院校,可以是1-2所备选,梯次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你会从新评估考研真正的难度和你自己的水平,所以我建议最好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复习,这样到来年3、4月份,你在最终确定学校的时候就会更客观,更接近考上,如果一开始就坚定确定院校的同学,就不要想类似于“目标会不会定的太高”“考不上怎么办”“我身边同学都说我考不上”等等的问题,坚定自己的目标,相信14-16个月高效且持续的努力,足以让你考上顶尖的学校,这不是鸡血,前提是“高效”和“持续”,能做到这两点的同学少之又少,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半年的复习成果=别人两个月的复习成果),那样注定是陪跑和炮灰!

那么,如何做到“高效”“持续”呢?这就是我们后面要破的四个局!